消费本无高低之分,选择苹果还是安卓手机,不过是个人喜好的差异。但近日,百万网红“户晨风”因打造“苹果人=精英阶层、安卓人=底层群众”的两极分化体系,恶意挑动群众对立、制造焦虑,其抖音、微博、B站等多个平台的账号被全面封禁,这一结果大快人心,也给所有网络创作者敲响了警钟。

网红“户晨风”视频截图
今年27岁的户晨风,曾顶着“著名视频博主”“社会观察家”等多重头衔,在各平台积累了百万级的粉丝。为了博取眼球、收割流量,他刻意将日常消费行为进行标签化,把使用iPhone、开特斯拉、逛山姆会员店的人定义为“精英阶层”,而将使用安卓手机、购买国货、逛菜市场的群体贬为“底层群众”。这种看似荒诞且无理取闹的划分,却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不必要的争议,甚至让部分网友陷入了身份焦虑当中,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错误的阶层认知。
从消费社会学视角来看,消费本是满足需求的手段,却被异化为身份区隔的符号,这种“符号消费异化”不仅扭曲了正常的消费观念,更易引发群体对立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户晨风的行为并非单纯的“博眼球”,他有着明确的商业变现的目的。他利用制造的群体对立吸引流量后,开设网店售卖高达2999元的祝福视频,6月份税前收入就达69242元,形成了从挑动对立到吸引流量,再到商业变现的黑色链条。
这种将流量变现建立在制造群体矛盾基础上的做法,严重破坏了网络空间的和谐氛围,也违背了内容创作的基本原则和底线。户晨风被全网封禁,正是监管部门和平台整治网络乱象的明确信号,而这一个例也折射出当前网络生态中“流量至上”的畸形倾向。
在流量至上的时代,部分创作者为了涨粉变现,不惜任何手段,甚至通过宣扬暴力、挑起对立、传播焦虑等方式来引流,不仅污染了网络生态,还可能引发现实中的矛盾冲突。
此次对户晨风的严厉查处,正是对这类不良风气的遏制,也向全社会传递: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,任何挑战公序良俗、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,都将受到严厉的惩处。但要从根本上清除这类网络乱象,仅靠个案查处远远不够,更需要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形成合力。
因此,平台应该完善算法,从源头制止不良内容的传播,避免对立性内容被过度地推送给网民;监管部门要明确内容创作的红线与边界,让创作者清晰知晓是否可为;主流媒体也要积极发声,引导正确的消费观、价值观,逐渐消解网络上的极端情绪。只有多方合力,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,让网络空间回归正常。
“户晨风”的落幕,让我们想起:网络空间不该是用消费来贴标签、划分阵营的战场,创作者若想真正有影响力,那么传递的应该是正确的价值观而非制造对立的言论,我们每个人也该守住本心,不被“符号消费”绑架,不跟着极端言论站队。毕竟,好的网络生态,本就该容得下苹果与安卓的共存,装得下烟火气与便利化的并行,留得住对彼此选择的尊重,让消费回归满足生活的本质,让交流回归真诚相待的底色。
作者:陈文杰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卓越班
指导教师:谢明辉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